资讯首页 舆情监控 保险新闻 监管动态 汇保专栏 保险百科 投保攻略 保险视频制作
汇保网  > 保险新闻 > 周延礼:中国有望在203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

周延礼:中国有望在203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

来自: 证券时报| 发布时间: 2020-11-09|浏览量:726

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潮流中,保险业是重要的建设者。到20209月底,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为22.43万亿元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.7万亿元。在A股市场中,保险资金投资的总规模为2.68万亿元,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4.6%,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。
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、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,在199811月原保监会成立之初,就走上了监管岗位,成为中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见证者、亲历者和促进者。

金秋十月,丹桂飘香,正值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庆祝大会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,《证券时报》副总编周延礼星期一就改革开放、中国保险业、资本市场发展及大湾区与对外开放等议题深入交流。

从长远来看,周延礼认为,建设高水平的资本市场,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,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。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建设,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,拓展保险资金投资领域,进一步提高保险投资收益,同时,通过投资多元化,可以减少系统性风险对保险负债的冲击,促进保险公司主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应该联合推广。

星期一:1014日,深圳举行庆祝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,粤港澳大湾区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。对于保险行业来说,该如何把握机会?

周延礼: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关于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》(20202025)。这一计划对于深圳进一步深化改革,做好全国示范城市建设,特别是体制开放,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在我国新一轮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与对外开放相结合,共同推进。提出国家层面应继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金融政策支持,使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,为新一轮金融开放提供典型示范。

第一,支持金融改革创新在大湾区率先开展。我们建议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方面,给予大湾区保险业更多先试的机会,例如允许开发保额分红险重疾保险产品、扩大外币长期寿险试点、扩大保险公司海外投资QDII额度等。与此同时,对于国内已有的金融创新良好做法,支持大湾区尽快复制推广,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。

第二,支持开放的政策首先在大湾区落地。提出支持外资控股的个人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,鼓励外资保险集团、再保险机构、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在大湾区设立分支机构,支持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资产管理、运营、研发、支援服务、数据信息等总部,丰富大湾区保险业体系。

第三,进一步加强粤港澳金融政策的规则对接。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与发展,以一个国家、两种制度、三种法律、三种货币和三种金融监管体系为基础,没有先例。应进一步深化三地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加强三地银行业保险业的规则衔接与融合发展。

中国将在2035年实现,保险市场是世界第一。

星期一: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。您认为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,哪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?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很远吗?要成为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,中国还能走多远?

周延礼:过去40年来,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既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,也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
在中国保险业发展进程中,国务院发布的《旧国十条》和《新国十条》,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。特别是《新国十条》出台后,保险业不单规模有目标,质量有提升。

如今,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保险业也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,这一点应该相匹配。保险在国外发展已有三四百年历史,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起步较晚,但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内形成了世界上最大、系统重要的保险集团,这是极为罕见的。

中国在2017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,今年中国保险业的保费预计将达8000亿美元,约为5000亿美元,与美国在第一大保险市场的保费相差不大。鉴于美国保险市场基本上处于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的状态,而且中国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,我预计,中国在2035年左右将会超越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,而且这段时间还很早。

如今,中国已经可以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保费规模的增长,而且其增长速度可能会在5-7年内赶上或接近第一大保险市场。由于我们有很好的基础:第一,中国是人口大国,对保险的需求很大;第二,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。第三,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韧性,这对保险业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;第三,国务院最近公布的养老、长期护理保险新政策,给保险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。

我们不仅要实现规模增长,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保险服务水平,解决保险产品创新问题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,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遇,包括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和物联网等。

在未来5年内,预计数字经济将占GDP60%左右,这就要求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,以促进高质量发展。

接下来,在保险制度层面上,要尽快进行修订。以往我国保险行业按照传统的保险经营方式制定了《保险法》,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、云计算的广泛应用,传统保险经营方式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。制度是解决发展瓶颈和矛盾的关键,目前监管机构正在听取各方意见。

就金融企业本身而言,保险企业实施了一系列转型发展计划。例如中国平安,原来的LOGO是“保险+银行+投资”,现在则是“金融+科技”。在科技方面,中国人寿、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等上市公司都在大力投入流程再造。中小型保险公司不一定能拿出大笔资金投入科技领域,而是通过技术外包的方式与科技企业合作,解决难题。

在科技变革中,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,我们应该按照新一代科技发展的要求,对保险业务流程进行重组。网络思维下的保险业务流程、保险业务风险识别、保险业务管理、保险业务理赔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。

总而言之,保险业要做好补短板的工作,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。首先,要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,新技术新模式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式,保险业如果按传统的线下模式运作,很难适应新的需求;其次,要大力培养保险专业人才,同时也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。

风险投资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环境,投资资金市场结构。

中国资本市场30年来风风雨雨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保险业就是其中的重要建设者。目前,保险基金已成为基金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,股市第二大机构投资者。你如何看待这几年险资入市的过程?风险投资进入市场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,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?

周延礼:从国际上看,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,在国外的运作模式比较成熟,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。比如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养老金,共同基金,大部分都是保险资金参与的,在资本市场上所占比例很高。类似的情况还有德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,包括我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,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说明了保险业通过多年积累而不断壮大的长线资金,对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。保险资金是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,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方,其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壮大密不可分。

2003年以前,中国大陆保险行业起步较晚,由于担心风险,保险资金只能购买债券、银行存款,不能投资股票。由于保险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,对保值增值的要求越来越高,投资范围开始放宽。